本文原文首发于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An Unreached Diaspora."
我和吉尔吉斯人吉尔格(化名)坐在沙发上聊天。我们畅谈起他来中国念书的缘由、家乡吉尔吉斯斯坦美丽的高山,当然还有耶稣的故事。同这样一位吉尔吉斯斯坦学生聊天,我无需申请签证远赴他的家乡,无需学习他的语言,他就这样来到了我的身边。我和来自印控克什米尔的拉里特(化名)一起读一卷福音书。特斯法耶(化名)在他到中国学习其间,信心不断成长,最终他回到祖国厄立特里亚委身于当地一家受逼迫的教会。母语同为葡萄牙语的莫当比克、安哥拉和巴西学生们聚在一起读经。中国有近50万名留学生,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留学目的国,仅次于英美。[1]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共442733名,比2015年增长了11.4%。其中,北京留学生人数最多,超过77000名(占总数17%),其次是上海(14%)和江苏(7%)。[2] 留学生人数之多、涉及国家之广令我们不禁赞叹,中国是否能够通过这些留学生而成为影响世界的核心力量呢?
中国因其各种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中国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3] 费用较欧美相比更为低廉,[4] 而且专业设置多样。中国有829所大学可以接收国际学生,[5]提供英文授课的本科和研究生博士课程。不仅如此,中国大学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也享有越来越高的口碑。[6] 中国政府开展2020年对外国际教育战略计划,[7] 投入资金设立奖学金(2016年共 49022名留学生享有奖学金)。[8] 与此同时,中国高等学府中仅有0.9%的学生为海外留学生,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20%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接收更多的学生。[9]
大洲 |
总数 |
百分比 |
年增长量 |
年增长率 |
亚洲 |
264,976 |
59.84% |
24,822 |
10.34% |
欧洲 |
71,319 |
16.11% |
4,573 |
6.85% |
非洲 |
61,594 |
13.91% |
11,802 |
23.70% |
美洲 |
38,077 |
8.60% |
3,143 |
9.00% |
大洋洲 |
6,807 |
1.54% |
798 |
13.28% |
另一个在华留学生人数激增的原因是开始有国外学生选择在自己的国家攻读中国的学位。[10] 在中国的留学生中,大约60%来自亚洲国家。因为中国对他们来说费用较低,而且与欧美国家相比,文化上更为相近。
然而,人数增长最令人震惊的是非洲学生,与2015年同比增长了23.7%。中国和非洲当地大学设立的奖学金刺激了更多的非洲学生来华。学生人数的增长还归功于中国富有前瞻性的地缘政治策略,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双边经济关系合作。所有非洲国家加在一起成为了中国第二大留学生来源地,占在华留学生的1/7。
以国度的眼光看,从留学生最多的15个来源国来看,这些学生不太可能在自己的国家听到福音。[11] 但在中国他们却可以自由地参加国际教会的团契,从基督徒同学口中听到福音。
排名 |
国家 |
总来华留学生输送人数 |
占全体在华留学生总人口比例 |
来源国福音派基督徒比例 |
1 |
韩国 |
70,540 |
15.93% |
16.44% |
|
非洲(全体国家) |
61,594 |
13.91% |
|
2 |
美国 |
23,838 |
5.38% |
26.45% |
3 |
泰国 |
23,044 |
5.20% |
0.51% |
4 |
印度 |
18,717 |
4.23% |
2.20% |
5 |
巴基斯坦 |
18,626 |
4.21% |
0.60% |
6 |
俄罗斯 |
17,971 |
4.06% |
1.21% |
7 |
印度尼西亚 |
14,714 |
3.32% |
3.76% |
8 |
哈萨克斯坦 |
13,996 |
3.16% |
0.63% |
9 |
日本 |
13,595 |
3.07% |
0.58% |
10 |
越南 |
10,639 |
2.40% |
1.83% |
11 |
法国 |
10,414 |
2.35% |
1.08% |
12 |
老挝 |
9,907 |
2.24% |
2.33% |
13 |
蒙古 |
8,508 |
1.92% |
1.64% |
14 |
德国 |
8,145 |
1.84% |
2.13% |
15 |
马来西亚 |
6,880 |
1.55% |
3.25% |
中国有大批来自不同文化、讲着不同语言的国际学生。尽管他们彼此间差距非常大,可从很多方面看,整体来看他们可以被视为“散居者”,因为他们身上都有极强的本族本国的文化背景,却身居在另外的国家中。[12] 同时,他们各自的种族文化又不尽相同。从语言上说,尽管有很多留学生可以运用英语表达沟通,但仍有不少人不能使用英语交流。因此中文成了连结这些留学生的语言纽带。
回想这些留学生,他们在中国确实有不少机会可以听到福音。中国大城市中几乎都能找到健康的国际教会,而且不少国际教会都有来自非英语国家的会众。可惜的是,许多基督徒学生来中国前认为中国没有教会,因此他们从未想到要在中国寻找教会。国际教会欢迎留学生来聚会是无庸质疑,但他们出于政治和牧养能力的考虑很难主动向留学生传福音。
而国立三自教会尽管大门一直敞开,但却很少主动联系留学生。许多或较开放、或较谨慎保守的家庭教会,也承担起了向留学生传福音这一令人喜乐的事工。他们有时会觉得装备不够,或是对跨文化交流感到紧张,缺少资源,但这些家庭教会仍非常愿意主动寻找留学生。一些当地校园事工也开始将触角伸向国际学生。
从世界各地来华的留学生组成了一支多民族、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队伍,成为新一代强而有力的领导者。他们是未来的首相、CEO、政策制定者和领袖。这些学生有着复杂的文化背景,在国外面对新环境中的局限和迷茫。他们身处这片陌生的国度,在破碎中成长。
这些留学生是否是一群未被关注、福音未能传到的群体呢[13] 与欧美留学生相比,又有多少机构或个人委身服侍中国的留学生呢?这些学生是否就是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运动的开始?其中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呢?我们从西方几十年服侍当地国际学生的经验中能学到什么呢?吉尔格、拉里特和特斯法耶需要耶稣。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马书 10:14-15)
谁会向近50万的在华留学生传福音呢?
图片来源: RIDC NeuroMat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菲尔. 琼斯
菲尔·琼斯(化名)和他的妻子参与国际学生以及在中国的留学生事工有六年时间。他们热衷于看到留学学生爱上耶稣。菲尔亦在洛桑运动WIN (全球国际学生事工网络)担任全球催化者。 与菲尔联系,可以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View Full Bio